不敢说经验,下面是一点回顾,如果能对你有帮助我将非常高兴。
先介绍一下背景:工科本科,毕业4年,复习半年,之前花了三四个月开始接触经济金融知识。
08年6月考试成绩如下:
Q# Topic Max Pts <=50% 51%-70% >70%
-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8 - * -
- Corporate Finance 20 - - *
- Derivatives 12 - - *
- Economics 24 - - *
- Equity Investments 24 - - *
- Ethical & Professional Standards 36 - - *
-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48 - - *
-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 28 - - *
- Portfolio Management 12 - - *
- Quantitative Methods 28 - - *
下面回顾一下复习的过程:
1.最初接触经济学是在季风书店翻了一下《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买下后看了2周,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再买了几本梁小民的随笔,再开始看曼昆的书。慢慢接触到CFA考试。
2.在报名之前先啃了几本经典教材的中文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罗斯的《公司理财》(吴世农等译)和博迪的《投资学》(朱宝宪等译),都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几本书都是各大论坛上很多人推荐的,我断断续续花了大概三四个月。
3.在08年春节前报名了,刷信用卡没什么感觉,等到账单来了才觉得有点心痛,呵呵,1078刀啊。教材使用UPS快递的,6大本。之前我从没完整地看过纯英文的资料(上学时的英语书除外:p),把教材扛回家的时候感觉沉沉的,心也沉沉的,怕坚持不下去一千多美元打水漂了。
4.在论坛上找到一个MSN考试群,加入,这个考试群对考试的帮助非常大。CFA协会也建议大家加入学习小组。
5.开始复习了(其实准确地讲应该是学习,因为没基础,谈不上“复”)。我是从第二本开始复习的,也就是经济学,因为看曼昆的书觉得能看下去,那么对照看英文的也便于习惯英文阅读。大概是花了三周,比较快速地翻完了第二本。春节假期我开始看第三本FSA,据说是L1里面最重要的。很可惜,我在假期里翻了不到十页书,大概就是把书拿出来翻给老爸看一下什么是全英文的书,再给老姐看一下全英文的书,剩下的时间我打开书就觉得犯困。连姐姐都跟老妈说我现在可能看不下很多书去了,至少她在的时候没怎么见我独自去看书。当然我有借口,那就是过年没看书的气氛和心情,而且难得回家一次,要多和家人聊聊天,陪爸爸看看电视帮妈妈在厨房打下手。还好春节假期不是很长,一周后我又返回上海了。
6.因为打定主意全力备考CFA,所以跟领导撒了个谎说上海房价在下跌,希望上半年不要出差海外,这样可以在上海看能不能买到合适的房子。其实我根本还没打算买房子,因为刚跟GF分手,我对房子的迫切需求也就降低了。由于不出差海外,收入大减,这样考CFA的成本就不仅仅是那一千多美元的报名费和考试费再加其他资料费了,机会成本变成了大头。
7.因为我跟很多朋友说了我要考CFA,得到很多鼓励。其实跟他们说也是希望他们监督我,他们做到了,比如在网上和朋友多聊了几句他就会说“我感觉跟你聊天是在抢你的美元,不聊了,考完再聊”,这样我不得不去看书了。
前面废话很多了,和考试直接关系不大。
8.春节后我们的考试群(下面简称奋斗群,因为群的名字叫奋斗0806)开始活跃了,时不时有人出来问问题,也有很好的互助氛围,因为一般问完问题后都有人来回答,哪怕是一时不知道,大家也借助google和baidu能弄得七七八八的。大家也都怀着感激地心情,得到帮助后都少不了感谢,慢慢大家熟悉了之后就不仅仅是在MSN窗口献一朵花了,大家开起了玩笑把献花、献吻等图标都打出来,有人又高呼献身,还有献佛献什么的,呵呵,不过这些都是玩笑了,大家活跃一下气氛。我是常发问的人之一,还有一个在波士顿的生物博士、在深圳的一个美女也常发问,我们都得到很多帮助。插一句,奋斗群主体是上海和北京的考生,深圳的第三,还有南京的、合肥的、重庆的、广州的、青岛的等等国内的,另有澳洲的、新加坡的、法国的、英国的和美国的考生,不过都是中国人(称华人更确切,因为有些可能是取得了国外的居住权)。由于群友分布广泛,所以群里面不只是讨论考试问题,考试之外问的最多的就是英语了,再差不多就是有些政治的内容,当然少不了八卦娱乐(群里面的公共邮箱里面就有cgx的照片,可见比较八卦,呵呵)。 奋斗群从100+开始倒计时,是深圳的一位美女发起的,后来澳洲的帅哥接过了棒,因为他比大多数人早2小时。
9.FSA在春节后大概4周我翻完了,结合notes。notes在大陆用得比较多的是schweser出的,因为便宜一些(原因你应该知道)。FSA比较困难,US GAAP和IFRS GAAP的区别很难记,投资算available for sale还是hold to maturity的会计处理有什麽不同,CASH FLOW该怎么划分,还有很多的RATIO,表外业务怎么弄,搞得一头雾水。据群里学会计的说没学过会计的学起来还相对容易一点,学过会计的会搞混淆,因为国内的又不同。谢天谢地,总算把这厚厚的书翻完了。
10.后面的三本花的时间挺快,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看notes。看notes有个不好就是notes都是比较简单扼要的,对没基础的来说很不爽。前面提到的那位波士顿博士他就是看教材的,看notes比较少,结果他全部大于70%。我看notes是因为觉得进度有点慢了,为了赶进度就囫囵吞枣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后面的三本书的内容在做题的时候常常要回锅。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尽量看教材。
11.在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候我翻完了所有的内容,包括前面跳过的第一本,关于ETHICS和数学的。接下来做题。schweser的第六本和第七本notes就全是题目。第一次的成绩惨不忍睹,所以后面对所有的notes都回锅了一下,期间也再做了一两套,基本都在60%上下,这样的成绩是比较危险的。不过schweser的模拟题的题干长度特别长,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非常困难,真正考试的时候我的时间比较充裕。当然这个时间不值得参考,说不定下一次的notes题干又比真题短呢。我觉得notes的模拟题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的,因为做题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我都是觉得面熟,但又不太熟。等做完第六本notes,心里开始有点信心了。快临近考试了,奋斗群格外忙碌,该死这个时候我要出差,所以只能晚上看大家的讨论记录。看到大家的讨论题目我先自己做一遍,再对照其他人的思路,有不同意见再在群里面喊,奋斗群里面很多夜猫子,晚上喊一喊也能喊出几个来讨论一下。 notes的模拟题我做了第六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加强。
12.在临考试前两周,模拟题铺天盖地地来了,这都是得奋斗群各群友的贡献,我搭便车了。这样白天干活,晚上回酒店就躲在那里做一套题,做题三小时,对题两小时,有时还要查notes巩固知识点,一般都是凌晨一点上床的。那个时候也正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在抢险和悲痛中,所以我每天一点睡觉并不觉得有多辛苦。但是这临考前的两周对整个考试的帮助非常大。一份份的模拟题做下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当第一次模拟题做到了总体70%以上的时候偷笑了一下,不过偷笑完之后又马上恢复了,因为知道很多题目都是在奋斗群讨论过了的。ANYHOW,知识点是了解了。
13.CFA协会提供的Sample和Mock很重要,非常重要!!题干的长度和题目的难度接近真题。
14.考前两天回上海了,第二天又住酒店了,因为住浦东,去虹桥世贸商城比较远。考试进展得还算顺利,考完之后会酒店收拾一下又回浦东了。在车上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给姐姐打电话,告诉他们考完了,自我感觉良好。当天晚上睡觉很踏实,就像奋斗群其他朋友说的那样:8号早睡一点没有了负罪感。
15.第二天在群里面讨论考试的感受,大家都觉得题目比notes的模拟题容易,但都说不怎么有底保证能过,或许也是大家谦虚的品质。
16.7月29成绩出来了,奋斗群的考友们开始倒计时,2个小时后基本都报了一下成绩,通过率远超过35%的全球平均。经常讨论的通过率不完全统计应该到60-70%了,或者更多。经常讨论而没有通过的很多都是运气问题,比如有人FSA超70%了,却在ETHICS上翻船了,有几个由于工作太忙了,他们有的是交易员或经纪什么的,印花税下调让他们忙碌了好一阵。他们将会继续在今年12月考,那么明年的6月份我们还是一起考二级。祝福他们,也祝福奋斗群明年的二级。
17.一级应该是不难的,只不过知识点多,容易顾此失彼。这几天有人陆续收到二级的教材,他们报消息说二级的教材看起来难了很多。
总结一下吧:
1.加入一个考试学习小组,多讨论;
2.有时间尽量看教材;
3.至少考前一个月开始做题目,因为内容很多,需要回锅的内容也很多;
4.尽量想方设法弄到CFA协会的Sample和Mock,官方的价格是60美元一份Sample,除了报名时送的那一套。
:)
2008/08/09
June 2008 CFA L1考试回顾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1 条评论:
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