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7

投资王道-市场经济专利主宰公司前景1

长线投资股票当然要选择一家有前景的公司,笔者早年所接触的欧美资深基金管理人士,他们对上市公司的前景都有共识,综合来说,他们把上市公司分为两大类:

  (一)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

  (二)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Economic Franchise)

  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是代表一门大众化,而没有专利保障的行业,并不是指商品生意。不过这定义的起源是来自商品买卖的特性。现时世界上大部分商品的质量已经有公认的标准,生产商是根据这些国际标准来生产的,所以无论是中国或日本所生产的不锈钢,都是根据国际标准的304或316来划定质量。同一个标签产品,若厚度也相同,生产商的竞争只会局限于价钱方面,所以价格的竞争往往会将边际利润压缩。

  股市中只有少数公司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Economic Franchise)。这些公司的边际利润(Profit Margin)较有保障,容许公司利用丰厚的溢利再扩充业务,巩固其市场地位,改善经济效益,最终得以保证溢利增长,而股价也因此节节上升。

  Franchise这个字容易与“特许经营权”混淆,用麦当劳汉堡包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特许经营权”的含义,很多麦当劳分店的经营者,是先要付出一笔投资金额予麦当劳公司,这分店的装修、员工的安排、食物的生产、品质的管理及广告等都是由麦当劳公司全面负责策划,经营者只可从分店的溢利中分红,但是无法保证在同一个地区内,再没有另一家麦当劳分店出现,而产品亦会受到其他连锁食品店的竞争。分店的经营者是没有专利保障的,专利权由麦当劳公司拥有及控制。

  拥有品牌,并不等同拥有市场专利,例如:奔弛汽车亦面对无数高档汽车的竞争。专利是香港人所熟悉的,香港电灯、中华电力、地铁、九铁、九巴、城巴、新巴、机管局、联交所及货柜码头等都是享有法例上的专利权。但是有专利并不代表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专利亦会出现亏损。例如地铁所经营的机铁,自1998年落成以来,便是年年亏损。刚完成的西铁也因为载客量不足,短期内无法达到收支平衡。香港电灯的溢利在2003年也因为售电量没有增长而出现倒退。

  笔者强调的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无需由政府明文规定。地产是香港人熟悉的投资,如果你拥有的商铺位处尖沙咀的北京道或铜锣湾时代广场的罗素街,人流及地理位置,已足以令该物业的租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无需受到竞争的威胁,故无需减租。中华煤气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专利保障,但是拥有香港燃气市场的一半占有率。这就是说明了,管道的气体输送较罐装石油气更易为用家接受,不过随着新住宅落成的减少,管道煤气的市场增长也放缓下来。德昌电机亦是另一个例子,它生产微形马达的规模,已达到很高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低廉,致使新竞争者觉得无利可图而却步。此外,并不是大公司才可以拥有市场专利。为广大市民普遍使用的WD-40(防锈润滑剂),就是由一家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只有百多名员工的公司所经销的。该公司只负责把这产品推销至世界各地,而把生产外包。由于营运成本低,产品的售价便宜,那些大型化工厂认为无利可图,不屑参与竞争。因此,WD-40公司每年的增长及回报均十分可观。

  有专利的产品或服务仍赖市场需求,才可以保障溢利的稳定性,如果市场需求因为经济蓬勃而出现急速上升,这项专利产品或服务必定为股东带来几何级数的溢利。笔者选择投资股票的三部曲如下:

  (一)必从宏观角度考虑,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的高增长期,这是邓普顿成功之处,他率先投资于发展中经济体系的新兴股票市场(Emerging Market);

  (二)公司是否拥有市场的经济专利,这是巴菲特的专长,他的投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选择公司方面,巴菲特的功力比较邓普顿深厚。邓普顿的教条是分散投资,减低风险。巴菲特擅长选择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然后重槌出击,作长期持有;

  (三)用基础分析技巧深入研究公司的过往业绩、各项回报比例、现金流、未来的前景、管理层的作风及“内在价值”。投资股票时,理想买入价最好是较“内在价值”为低,作长线投资时倍觉心安,不受股价短期波动影响。根据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研究,股价最终会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短期而言股价会因市场的投机性出现“随机波动”。笔者将于第二篇附上有市场经济专利公司,自1977年以来的长期走势,并且加插公司经过调整后的每股纯利,以对数比例划出来。读者细心观察,股价的长期走势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参考图3:汇丰股价与每股纯利关系。

  投资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把血汗钱投资在一家上市公司,等同自己经营一盘生意,绝对有别于买“六合彩”般碰运气。投资股市可爱之处是你享有选择权,而且你可以通过分析,了解公司过往的业绩,作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倘若你发觉该公司所享有的市场经济专利,有倒退的迹象,或其客观经营环境有所改变,投资者可以立刻在市场沽出,实行退股。这种灵活性比直接经营者大很多。

  在本篇的第一节里,笔者用香港作为例子,确立股市的表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节将谈到,如何利用指数基金,从股市中获利及投资者如何自制精简指数基金。
  
  发展中经济与股市的关系

  股票投资要取得好的回报,一定要先看经济大气候。如果经济出现衰退,而且伴随持续通缩,股市是很难有上升空间的,前者如日本股市自1989年见顶后回落,继而在低位反复徘徊15年;后者如香港经济自1997年后,过去的7年里,有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股市更是风雨飘摇,1998年的金融危机,政府入市买股票以及2000年的网络泡沫,只是带来短暂的风光,在过去7年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因某种业务表现理想才脱颖而出。

  如果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即所谓发展中经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亦会大大提高,能做到事半功倍。盈利不断快速增长,往往跑得比经济还要快,最好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得最快。韩战期间,美军利用日本作为支持基地,在日本购买大量军需品,从而协助日本打好战后的经济基础。那时的日本还是行使固定汇率,日圆与美元挂钩,兑换价为270日圆兑1美元。日本的工资及其他生产成本,较诸美国便宜得多,因此日本的工业产品在美国大受欢迎。

  在出口带动下,日本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日本产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只是模仿欧美的创作,质量并不算好;但日本企业不停改良,到六十年代,日本的产品如家电、音响、汽车、纺织品、化妆品、钢铁及船只制造,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再加上价格相对便宜,日本货于是在七十年代横扫全球,最后成为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及最大的造船国。固定汇率一直维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结束,而这段时间,日本股票表现非常出色,日经指数从1955年的374点,上升至1989年12月29日的38,916点,35年内总共升了104倍.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