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和巴菲特对于衍生工具,所持的态度均相当审慎,甚至认为应该立例取缔。笔者亦认为这类衍生工具的回报虽然很高,但其风险同样高得令人惊怕。投资者经常要面对资本损失,在不公平的情况下与庄家(发行商)竞争。衍生工具与股票投资不可相提并论,就投资股票而言,好的管理层可以创造财富,令一家上市公司赚钱,再派息予股东。因此,股东毋须整天望着股价的升跌而为生活盘算。可是,衍生工具却与股票的市价挂钩,能否从衍生工具赚钱,绝对是望天打卦,被市场牵着走。
期 指
举个简单例说,现时购入一张恒指期货,所需要付出的按金是5万港元。小投资者在买恒指期货(俗称期指)时,很多时候都是以单向的投机心态去买入或沽空,而市场的波动往往令期指较恒指出现溢价或折让,这些溢价或折让,被大户利用,来猎取你手上的“小鸡蛋”。
大户的做法是利用实货进行套戥(套利),赚取“高水”或“低水”所产生的利润。做法并不复杂,但所牵涉的资金较大,例如有大户买入100万股的盈富基金(2800),涉及资金约1,320万港元,同一时间又可抛空20张期指(按金100万港元),风险已经完全抵消了。这操作能够赚取的可能是期指所带来的五十、六十点溢价,同一时间也能赚取盈富基金的派息。例如以20张期指,以50点的溢价计算,则可获利5万港元,一个月的回报率为0.35%,即年回报率为4.2%,尚未计算持有盈富基金的派息(年计算接近2%)。所谓大户很多时候是金融机构或投资银行,由于资金庞大,成本便宜,水到渠成,容许他们进行这类套戥活动。
当期指出现五十、六十点折让时,大户亦可同样进行套戥。做法是抛空成份股中大市值的股票,同时购入期指,赚取差价。大户要借现货抛空并不困难,如果你的股票按给银行或经纪行,称作“做孖展”(Margins),银行或经纪行便有权将你持有的股票借予别人抛空,赚取手续费用。倘若你的股票只是放在银行而没有借钱,理论上,这类被托管的股票是不可外借的。但有大银行却想尽办法,用豁免托管费为利诱,游说顾客同意银行有权“处理”其托管的股票。名义上是“处理”,但同意书上列明银行可将托管的股票外借予人抛空。其实,大银行或金融机构时刻都在垂涎你手上的“小鸡蛋”。
期指成交日趋活跃,未平仓合约经常超过10万张,涉及按金超过50亿港元,以杠杆13倍计算,套戥现货市值高达650亿港元,比每日股市的成交还要大上数倍。因此,每逢月底结算前,股市往往出现较大波动,恒指可以在数日间上落数百点。2004年8月20日,恒指的收市为12,376,其后6个交易天,恒指上升至期指结算时的12,877点,总共上升了501点。若然是抛空期指的话,在6天内,每张期指要赔上25,050港元。2004年9月份期指结算时,恒指亦出现急速的大幅波动。结算前的4个交易天,恒指在外围股市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连续下跌,共下跌了330点。临结算前股市的大幅波动,可能与期指的“好仓”或“淡仓”有关。
认购/认沽备兑认股证
近两年来,本港10多家发行商(投资银行)大力宣传及推广另一衍生工具,即是备兑认股证。无论在电台、报章或研讨会上,发行商都不惜工本,诱导小投资者利用备兑认股证去投机。衍生工具是投资银行的暴利生意,可说是合法经营的赌业,最容易猎取小市民手上的储蓄。
首先,小投资者的“刀仔锯大树”的心态,是很容易令自己成为“大鳄鱼”的猎物的。一般的小投资者均希望以最少的本钱,博取最大的回报,像买“六合彩”的心态。汇丰银行的股票当然被视作稳健投资,但汇丰给予一般人的印象是“大笨象”,上升幅度太慢。汇丰的备兑认购认股证,被推介成为有杠杆比率的工具,可以用很少的本钱,透过杠杆效应;当汇丰的股价上升时,认股证的升幅理论上可以以倍数上升,比汇丰的股价上升得更多、更快。杠杆和引伸波幅便是发行商针对小投资者的心态所推销的卖点。例如:小投资者用4元港币买入一份汇丰认股证,再用128港元换取一股汇丰,换股价的成本是132元,而市价则是128港元。小投资者付出的溢价只有3%,却为他带来一个美好的梦:当汇丰的股价上升一元,(基于稳定的引伸波幅理论上)小投资者同时憧憬,他的认股证价钱也可以上升一元。这样他持有的认股证的回报便可达到25%。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持有汇丰正股,以成本价128港元计算,股价上升一元带来的回报率只有0.8%。可是,事与愿违,由于发行商处于绝对有利的“庄家”地位,小投资者获取丰厚利益的幻想,多是无法实现的。发行商的买卖及参与影响引伸波幅,令认股证的市价,经常无法紧贴正股价。笔者稍后会用实例加以说明。
其次,每一份认股证均有到期的时限。这就是“时间值”,即使股价不变,认股证的价格亦会随着时间过去而下跌。作为发行商的大投资银行,可利用法例许可下的条件,通过衍生工具猎取暴利。经营赌场者定是家肥屋润,这并不难理解。更甚的是,这些投资银行不单只经营赌场,还可以参与买卖,与小投资者“对赌”,猎取他们手上的“小鸡蛋”。
以下是投资银行谋取暴利的优势
(一)发行汇丰备兑认购认股证,为期6个月。上市时,这汇丰备兑认购认股证的换股价、溢价及杠杆比率都由投资银行定下来。例如:6个月期限的认股证以溢价6%发行,发行商一年的回报率便是12%。只要投资银行买入同等数目的汇丰银行股票来对冲风险,发行认股证便可吸取年回报率12%,加上持有汇丰股票可收取3-4厘的派息年率,投资银行的整体毛利可高达15%-16%。除去借入资金成本外,回报仍然超过10%。
(二)若然在6个月期限中,汇丰的股价急跌,备兑认购认股证便变成废纸。小投资者当然是血本无归,但大投资银行仍然可以安然无损。每一家投资银行都有风险管理守则。当市势逆转时,他们会发行“股票相关的高息票据”(Equity-Linked Note),透过私人银行家或理财顾问,推销这些高息的ELN。以汇丰为例,当市势开始逆转时,市价可能是130港元,投资银行发行的ELN认购汇丰价,可能定于125港元来吸引投资者购买ELN。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或数个月),汇丰市价跌至125港元,发行的投资银行便行使协议所定,把手上的汇丰股票,转售给ELN的持有者。倘若期间汇丰股票的市价未下跌至125元,ELN的持有者只可收取所谓6%高息。利率是以年率计算,期间一个月的利息只是0.5%。也就是说,投资银行以0.5%的费用买入了保险,把手上用作套戥的股票锁定了止蚀盘,以125元止蚀汇丰,投资银行是以买入成本价止蚀,帐目上并无损失。在市势逆转时,投资银行只是付出额外的保险费而已。另外投资银行亦可通过股票期权(Options)分散手上持货的风险。
(三)法例又赋予发行商极不合理的自由度,包括可以自行决定该认股证的流通量,发行量是可以从0%-100%。证监采用两种不同的尺度来监管股票和衍生工具,对小投资者是否公平呢?现时上市公司的股票流通量要保持不少于25%,任何人买入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票,都要公布。若买入超过35%,则要提出全面收购。可是认股证的买卖却不受这些条例的限制。因此,发行商买卖时可通过大量增加供应,使认股证的市价大幅下滑,然后发行商又可在低位买入,从中获取巨大利润。在供求方面,小投资者是永远处于下风,输多赢少。
(四)发行商更可以直接参与认股证的买卖,可以同日同时进行,从中赚取差价,只需在翌日向联交所通报买卖的数量及价钱,无需在报章上刊登。小投资者亦很少会登入联交所的网站,深入了解发行商的买卖。发行商往往利用这自由度来影响认股证的价格、影响引伸波幅的变动。笔者用以下一个实例来证明,小投资者与大投资银行(发行商)对赌是一项不公平竞赛。结果,绝大部分参与的小投资者是亏本离场。
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
(4498)的实例
笔者选择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4498)为例,非因与发行商有交往,亦非曾参与买卖这认股证,只是他上市时刚巧遇着笔者评论认股证,这认股证亦受到传媒的推介,成交算是活跃。恰巧这段时间汇丰正股稳步上升,而这认购证(4498)亦同时由“价外”走向“价内”,笔者认为这样的配合更具学术性研究。从这认股证上市后的价格变动与正股的价格比较(参考表49),可看到发行商如何获利。其实,法巴作为发行商,同时参与买卖并非个别事件,所有的发行商都是用同一方法获利。曾经投资认股证有损失的小投资者,可能会以“不公平竞赛”为理由,控告证监以不同的尺度来监管衍生工具,容许发行商从中渔利。
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
(4498)的条款如下:
到期时限:2005年3月30日
换股比例:每十份认股证可兑换一股汇丰正股
换 股 价 :128港元,以现金结算
表49详细列出汇丰银行正股的收市价、成交股数和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4498)的市价、成交份数,溢价及有效杠杆比率(数据来自《信报》)。开始时间是2004年9月20日法巴备兑认股证上市当日,至11月4日,前后共有31个交易天。以下是几项值得分析的特点:
(一)在上述期间,汇丰正股的价格稳步向上,从未低过123港元。他的市价从9月20日的123.50港元上升至11月4日的129.50港元,升幅达到4.9%。值得留意的,在这段时间,法巴备兑认股证(4498)是从“价外”变成“价内”的。
同期,法巴备兑认股证(4498)的市价表现反复。价格从上市当日的0.43港元,辗转下跌至10月25日的0.315港元,跌幅达到26.7%。其后,在正股持续上升的带领下,法巴备兑认股证的市价从10月25日的低位0.315港元,回升至11月4日的0.41港元,仍然较上市价低。从上市9月20日至11月4日,它的市价从0.43港元下跌至0.41港元,跌幅达4.7%。同期汇丰正股的价格上升4.9%。这样来回计算,两者的回报差距达至9.6%。
表49:比较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 (4498) 与正股的表现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恒生指数 汇丰法巴备 汇丰法巴备 溢价 有效杠杆
收市价 成交股数 收市 兑认股证 兑认股证 (%) 比率
2004 (HK$) (万) 收市价(HK$) 成交份数(万) (X)
09月20日 123.50 936 13,221 0.430 1,940 7.13 11.92
09月21日 123.50 1,309 13,304 0.435 12,150 7.17 10.58
09月22日 123.00 683 13,272 0.415 10,077 7.44 10.73
09月23日 124.00 1,260 13,280 0.415 3,030 6.57 11.20
09月24日 123.50 1,192 13,066 0.390 5,494 6.80 11.46
09月27日 123.50 2,039 13,021 0.395 5,283 6.84 11.37
09月28日 123.00 912 12,950 0.375 5,388 7.11 11.56
09月30日 124.00 1,346 13,120 0.385 2,484 6.33 11.88
10月04日 125.50 2,725 13,359 0.395 13,887 5.14 12.56
10月05日 125.00 513 13,331 0.380 4,839 5.44 12.83
10月06日 125.00 654 13,271 0.370 8,012 5.36 12.90
10月07日 125.50 404 13,321 0.365 7,012 4.90 13.39
10月08日 125.50 1,305 13,241 0.370 416 4.94 13.23
10月11日 126.00 735 13,305 0.370 9,400 4.52 13.59
10月12日 125.50 976 13,251 0.370 5,424 4.94 13.23
10月13日 125.50 1,279 13,171 0.360 10,259 4.86 13.54
10月14日 124.50 1,143 13,035 0.350 8,391 5.62 13.13
10月15日 124.50 618 13,059 0.355 2,017 5.66 14.70
10月18日 125.00 742 13,034 0.345 2,936 5.16 15.55
10月19日 126.00 854 13,154 0.350 12,369 4.37 16.52
10月20日 125.50 855 12,999 0.345 10,560 4.74 16.11
10月21日 125.50 982 13,015 0.335 2,576 4.66 16.52
10月25日 124.50 2,311 12,818 0.315 10,274 5.34 16.18
10月26日 124.50 757 12,852 0.325 12,109 5.42 15.77
10月27日 124.50 1,053 12,838 0.320 15,376 5.38 15.97
10月28日 126.00 1,569 13,113 0.340 12,500 4.29 16.92
10月29日 126.00 1,508 13,054 0.330 17,576 4.21 17.38
11月01日 126.50 869 13,094 0.345 8,582 3.91 17.38
11月02日 128.00 1,886 13,308 0.400 18,807 3.13 17.18
11月03日 128.50 2,194 13,397 0.400 16,582 2.72 18.06
11月04日 129.50 2,203 13,369 0.410 10,944 2.01 19.76
(二)证监对新上市的认股证,采取绝对放任的态度,与处理普通新股的态度截然不同。参与买卖股票及认股证皆是普罗大众,两种不同的尺度并存是否正确呢?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普通新股上市,无论是公开认购或是配售,整个过程要在完成后才可上市,倘若认购不足,可能要押后或取消上市。可是,证监却容许未有经过配售或公开认购的认股证以0%流通量上市,准许发行商在认股证上市后才透过市场“派货出街”。这样的法例容许发行商赚取更高回报。
笔者用表49中10月4日的表现作深入分析。当日汇丰正股的表现强劲,上升了1.50港元至125.50港元,升幅达1.2%,成交量达2,725万股。理论上,拥有杠杆比率认股证的升幅应更加大;但实际上,有效的杠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也就是发行商利用正股的强势,大量“派货出街”。翻查当日发行商的买卖便可证实这情况(参考表50)。当日,法巴备兑认股证(4498)的成交量达到13,887万份,收市价是0.395港元,较上日只是上升一港仙。其中发行商卖出7,189万份,又以同样价钱0.395港元买入5,559万份,这做法在行内俗称“托价派货”。发行商买卖的净额是“派发”了1,630万份认股证到市场上去。经过当日的“派货”后,认股证(4498)的整体市场流通量上升至1,668万份,占批准发行总数的12.4%。可以说,从9月20日上市至10月3日,认股证(4498)在市面上的流通量,是微不足道的,少于0.3%(1,668万份减去10月4日的1,630万份)。发行商的“派货”行动,大量增加供应,就是利用小投资者捡便宜的心理:他们看见汇丰正股价格上升,希望买入未有上升的认股证获利。事实证明,自10月4日买入后,认股证(4498)的市价连续下跌14天至10月25日的0.315元。
(三)有千多万份流通货量后,发行商又盘算如何在市场获利。10月13日,汇丰股价表现平稳,维持日前的收市价125.50港元。但是该日的认股证(4498)却有大量成交,达到10,259万份。买卖纪录显示,发行商在低位0.35港元买入5,175万份认股证;同日在较高价钱0.355卖出4,831万份,赚取的差价溢利共241,580港元。
10月29日,汇丰正股的收市价为126港元,而同日的认股证(4498)成交量庞大,达到17,576万份。根据买卖纪录,该日发行商以0.338港元买入9,114万份,亦于同日以较高价0.344港元卖出7,848万份,所赚取的差价溢利共470,880港元。
11月4日,汇丰正股的股价表现强劲,收市时上升1.0港元至129.50港元,成交有2,203万股。同时,认股证(4498)的市价只是较上日上升了一仙,收市价为0.41港元。但不要忘记,换股价是128港元。当日认股证(4498)已经是“价内”。理论上应有可观升幅。杠杆比率不断上升,却没有发挥效用,这是因为发行商的参与扭曲了波幅。发行商的买卖纪录显示,该日发行商在高价位以0.427港元卖出了4,210万份,而以较低价0.414港元买入4,098万份,中间差价赚取了531,596港元。该日发行商卖出比买入多,通过增加供应,把价钱压低后,再以较低价格回购,“开大”或“开细”是否由发行商操控呢?
以上例证说明发行商利用调节市场为名,实际上可能是透过货源供应量,影响认股证市价的上落,从中获利。参与认股证买卖的小投资者,赚钱机会渺茫。在澳门赌场,“开大”与“开细”是随机的(Random),不受人为控制。香港的认股证市场看似由发行商操控,是否公平交易呢?
市民欲翻查发行商的买卖纪录,可以登入联交所的网址www.hkex.com.hk,先入投资者(Investor)页,然后入上市公司信息搜寻(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Search)页,再选择档案类别(Search by Document Type)中的信息表类(Information Table),最后选定日期便可。
(四)在“派货出街”的过程中,发行商甚至会偶而在低价卖出,并且在同一日以较高价买入,旨在引起小投资者的“跟风”。骤眼看来好像是津贴买入认股证人士,其实是先要“派货”,发行商才可以用现货的汇丰股票来套戥,赚取汇丰的派息。汇丰已于11月8日宣布派发第二期中期息,每股0.13美元,即是每股1.014港元,发行商参与市场的买卖已达很高的水平,(表50列出大成交量的日子,发行商参与数量平均占总成交的90%以上),可以完全干扰市价波幅。
表50:汇丰法巴备兑认购认股证(4498)之发行商买卖纪录
日期 发行商卖 发行商买 发行商买 认股证总成 发行商占成
2004年 出(万份) 入(万份) 卖量(万份) 交量(万份) 交比率%
09月22日 4,937 4,900 9,837 10,077 97.6
10月04日 7,189 5,559 12,748 13,887 91.7
10月11日 4,320 4,309 8,629 9,400 91.7
10月13日 4,831 5,175 10,006 10,259 97.5
10月20日 5,096 5,427 10,523 10,560 99.6
10月29日 7,848 9,114 16,962 17,576 96.5
11月02日 8,857 7,254 16,111 18,807 85.7
11月03日 7,296 5,927 13,223 16,582 79.7
11月04日 4,210 4,089 8,299 10,944 75.8
平均:90.6
笔者的建议
2008/08/19
投资王道-衍生工具的陷阱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